中小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方法与要点解析

发布日期:2023-07-17浏览次数:276标签:振兴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和咨询服务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给予企业员工一定的股权或股权相关权益,以激励员工为企业长期发展服务的制度性安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它能够融人,降低人力成本,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力强但野心大、不太服从管理的核心人才,企业用未来的预期收益激励员工,可减少当下的现金支出。其次,股权激励能融资,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一分子,形成利益共同体,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趋于一致,更愿意与企业共同创造未来。最后,股权激励还能融资源,在当今时代,企业竞争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产业链间的竞争,股权激励有助于中小企业结合上下游,打通产业链,提升企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

股票期权:

这是一种选择权,激励对象在未来条件成熟时,有权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非上市中小企业采用该模式,可缓解当期薪酬支付压力,留住高绩效人才,但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若其短期内无法兑现收益,可能会跳槽,且当激励对象与企业在某些方面不一致时,可能产生内部矛盾。

限制性股票:

企业预先设定业绩目标,激励对象完成目标后,企业无偿赠予或低价出售一定数量的股票给他们,同时规定服务期限和禁售期。此模式能促使激励对象为股票增值努力工作,但如果企业发展放缓,股票价值下降,可能影响激励对象的信心和动力。

虚拟股票:

企业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额的虚拟股份,他们无需出资,可享有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权益,但不能转让和出售。该模式不会影响企业的股权架构,能平衡股东利益,但企业需定期分红,若经营效益不佳,会导致现金流紧张。

股票增值权:

企业授权激励对象在一定期限内获得一定数量股权升值收益的权利,激励对象无需支付现金行权,行权后由企业支付现金、股票或两者组合。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但可能导致激励对象过分关注股票价格波动,且股票价格与激励对象业绩无直接关系,激励效果受限。

业绩股票:

激励对象完成企业下达的业绩目标后,企业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收益购买股份,通常与其他模式综合使用。它能促使激励对象提升绩效,但激励成本较高,且可能存在激励对象为完成目标弄虚作假等短视行为。

员工持股计划:

企业拿出一部分股份由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再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员工,员工出资认购并委托持股平台管理。该方式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但激励对象需承担风险,且股权不能随意转让、交易和继承。

管理层收购:

企业管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企业股权,进而控制或重组企业。此模式可增强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考核和风险防范能力,但收购资金庞大时会造成融资困难,若经营不达预期,还会给管理层带来财务损失。

延期支付:

企业将激励对象的部分收入按当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折算成股票数量,存入延期支付账户,到期后以股票或现金形式发放。它对员工有长期激励作用,可避免短期行为对企业业绩的波动,但激励对象持有的股票数量较少,激励效果有限,且可能因股票价格波动造成收益损失。

中小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要点

明确激励目的:

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前,中小企业必须明确激励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员工提升业绩,还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等,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和方案。

精选激励对象:

一般来说,激励对象应是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人才,如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等。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些人才,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认可和重视。

合理确定股权数量和比例:

股权数量和比例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盈利能力等因素,以及激励对象的贡献、岗位重要性等。既要保证激励效果,又不能过度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

科学设定业绩考核指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确保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关键。考核指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挑战性,同时要明确考核的周期和方法。

规范激励方案:

股权激励方案要合法规范,避免出现隐名持股、虚拟持股等不规范情况,以免影响企业上市或引发法律纠纷。同时,要明确激励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股权的授予和行权条件、退出机制等重要内容。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保证激励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股权激励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股权激励是否适合所有中小企业?

解答:并非所有中小企业都适合股权激励。如果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者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股权激励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人才依赖度较高的中小企业更适合实施股权激励。

问题二:如何确定股权激励的价格?

解答:对于非上市中小企业,可以以净资产为基础,参考同类上市企业的市盈率等因素来确定股价。也可以根据企业的估值模型,综合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等因素来确定股权的价值。

问题三:激励对象离职后股权如何处理?

解答:如果激励对象正常离职,一般可按照激励方案中的约定,由企业或其他股东回购其股权;如果激励对象因违反公司规定或损害公司利益等原因离职,企业有权无偿收回其股权。

问题四:股权激励是否需要员工出资购买?

解答:不同的激励模式要求不同,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模式通常需要员工出资购买,而虚拟股票则无需员工出资。

问题五:如何避免股权激励带来的内部矛盾?

解答: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公平性和合理性,确保激励对象的选择、股权数量的分配等都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同时,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让员工理解股权激励的目的和意义,避免产生误解和不满。

问题六:股权激励的实施周期一般为多长?

解答:股权激励的实施周期通常为3-5年,具体时间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激励目的来确定。一般来说,较长的实施周期更有利于激励员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服务,但也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不确定性。

问题七: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后,如何保障股东的权益?

解答: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要加强对激励对象的考核和监督,防止其滥用股东权利损害企业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问题八:如果企业未来不打算上市,是否还需要实施股权激励?

解答:即使企业不打算上市,股权激励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问题九:如何衡量股权激励的效果?

解答: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股权激励的效果,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是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否增强、人才流失率是否降低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激励对象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来了解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问题十:实施股权激励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解答: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等,确保股权激励方案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要避免出现非法集资、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免给企业和相关人员带来法律风险。

来源:易参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